酒店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連鎖化中高端酒店發展前景廣闊
- 來源:
- 作者:管理員
- 發布時間:2024-06-02
- 506次瀏覽
1. 中美兩國酒店行業發展變遷1.1 美國:從量到質,酒店行業順勢升級國外酒店業中,酒店品牌較為多樣化,從經濟型到高端奢華酒店全方位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同時,國外酒店業中自由行游客數量較多,網上預訂酒店房間比例逐漸增加,進一步促進酒店業發展。美國酒店業發展較為成熟,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市場體系,擁有眾多酒店品牌和經營模式。 二戰后至今是美國酒店行業從繁榮走向成熟的重要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1940-1980,美國酒店行業實現高速發展,資本不斷涌入、供給充沛。主要表現在以汽車旅館為代表的經濟型
1. 中美兩國酒店行業發展變遷
1.1 美國:從量到質,酒店行業順勢升級
國外酒店業中,酒店品牌較為多樣化,從經濟型到高端奢華酒店全方位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同時,國外酒店業中自由行游客數量較多,網上預訂酒店房間比例逐漸增加,進一步促進酒店業發展。美國酒店業發展較為成熟,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市場體系,擁有眾多酒店品牌和經營模式。 二戰后至今是美國酒店行業從繁榮走向成熟的重要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1940-1980,美國酒店行業實現高速發展,資本不斷涌入、供給充沛。主要表現在以汽車旅館為代表的經濟型酒店野蠻生長; 2)1980-至今,美國酒店開始進入存量整合、結構升級階段。實力雄厚的產業資本與擁有先進商業管理模式的酒店集團結合,通過外延兼并收購、加盟管理輸出兩條路徑實現行業集中度提升。同時伴隨互聯網科技進步、經濟全球化等刺激商業旅行和休閑旅游需求增長,經濟繁榮下消費升級帶動美國酒店業結構調整,中高端酒店崛起。
縱觀美國酒店業發展成熟之后顯著變化特征,1)國際化業務非常成熟,美國前5大酒店集團業務范圍基本全球布局,完成從酒店集團向國際酒店集團重要身份演變;2)資產由重到輕的轉變,發展初期追求重資產模式,逐漸發展成熟之后逐步以委托管理、特許模式進行快速擴張,直到目前完全輕資產化;3)多品牌、多層次的酒店集團品牌布局,從低到高細分市場全部布局,形成完整的品牌矩陣;4)社會經濟發展對行業影響較大,酒店行業具有典型第三產業特征,社會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影響在酒店行業可以得到充分印證。
1.2 中國:行業逐漸走向存量時代
國內現代酒店行業從改革開放后逐步發展。最初酒店主要以接待外賓、促進入境旅游和對外貿易為主。由于缺乏管理經驗,我國開始引進中外合資、合作飯店,隨后開始發展本土酒店管理公司。1988 年,國家批準《旅游涉外酒店星級評定標準》,實施對酒店業管理,以緩解消費者和酒店之間信息不對等。2000 年后國內酒店業開始快速擴張。自 20 世紀 80-90 年代嘗試探路到2000 年后步入快速發展期,在政府、地產商、國際品牌方共同推動下,國內酒店行業在 15 年間高速擴張,國內酒店集團、國際連鎖酒店同臺競爭。
通過中美兩國酒店行業特征出現可以看出,中國品牌酒店集團出現時間較美國晚近70年,但面向客人的服務隨著社會公眾服務升級時間大大提前,有效將兩國酒店行業發展差距縮短至十年。
資本助推經濟型酒店高速擴張:2002 年如家酒店創立標志著國內有限服務型酒店誕生。2006 年以來,如家、7 天、漢庭相繼步入資本市場。借助資本、經濟型酒店迅速擴張,目前基本形成首旅如家、錦江、華住為主的市場格局。 高星級酒店受政策、競爭雙重擠壓:高星級酒店在發展初期利潤水平較高,但隨著市場供給增加,細分賽道行業競爭加劇。2012 年末八項規定出臺之后,高客單價不合理消費被抑制,高檔酒店需求下滑嚴重。 中端酒店業態迎來發展期:高端酒店和經濟型酒店競爭日趨激烈,促進中端酒店發展。以華住酒店在 2010 年擴展其下全季酒店開始,2013 年國內酒店行業步入中端酒店發展時代。2013年起華住集團開始對旗下標準化中端品牌全季,和非標準化品牌星程進行大規模招商;錦江增加新的中端品牌錦江都城;鉑濤推出麗楓、喆啡等中端品牌。在此輪發展中,華住以布局快速和經營效率較高的特點高速發展,并購桔子水晶完善品牌矩陣;如家旗下如家精選、和頤,錦江旗下維也納也不斷壯大。疫情下酒店行業經營持續承壓,行業供給端加速出清。2020-2022 年國內酒店數量下滑,由 27.9 萬家減少至 25.23 萬家,國內酒店客房數由 1533 萬間減少至1346 萬間。隨著出行鏈持續恢復、需求相繼釋放,我國酒店行業有望回到疫情前發展快車道。
2. 酒店行業兼具周期性和成長性
2.1 酒店行業具有周期性
酒店行業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酒店業發展取決于宏觀經濟景氣程度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存在與整體宏觀經濟發展相一致的周期性特征。 行業需求主要來自商務需求和旅游需求。當經濟運行穩定、社會發展繁榮時,經濟發展帶動人員流動加大,酒店需求上升,酒店供不應求帶來投資回報率提升,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酒店行業。但從酒店投資到開業根據不同類型酒店建設時間需要6-12 個月,新店開業之后通常會有一定時間爬坡期,在這一段時間內供不應求的市場特征仍會持續。當經濟增速放緩、對酒店投資減少、行業供過于求,部分經營效率較低的酒店逐漸出現虧損,投資回報率下降導致社會資本流出。
我們認為 GDP 對酒店行業的影響在逐漸減弱,行業內部供需結構調整對酒店行業更重要。從中、美兩國入住率同比增速和 GDP 增速趨勢可以看出,兩者呈現分階段相關的特點。2008-2009、2010-2012 兩個階段入住率同比增速和 GDP 增速相關性較大,2013 年之后影響入住率的主要因素轉向行業內供需結構調整,疊加限三公、疫情等突發事件影響,相關性逐漸減小。
酒店 OCC 和 ADR 同樣呈現一定相關性,OCC 增速變化通常比ADR 增速提前一個季度。ADR 滯后性反映酒店行業經營者的決策行為對行業帶來的影響。相比OCC提升,酒店經營受益于房價提升效果更加明顯。提升 OCC 雖然也會提高利潤率,但成本方面人員、能耗等同樣上升,但提升 ADR 不會增加成本負擔。疊加酒店經營存在OCC 提升瓶頸,最大經營承載量和滿負荷經營對效率的影響制約 OCC 最大提升程度。 從行業周期角度來看,當門店 OCC 提升至一定水平,短期內周邊市場沒有出現新的供給承載需求,酒店經營者可以通過提升 ADR 來增厚利潤水平;當OCC 表現下滑,經營者可以通過降低 ADR 吸引客流,造成 ADR 呈現出跟隨且滯后 OCC 的特點。
2.1.1 參考美國酒店行業發展歷程,酒店行業具有明顯周期屬性
酒店行業受經濟周期和投資周期共同作用。經濟發展對行業的影響是根本,在強勁需求拉動下往往刺激行業投資。投資過熱的影響會延續到行業下行周期反饋出負面影響。當行業需求下降時,行業投資也隨之放緩,供給收縮帶來的紅利在下一輪需求復蘇時會再次出現。
我們參考美國酒店行業發展歷程來探索酒店行業的周期特征。美國酒店行業在過去20余年共經歷兩輪周期,每輪周期通常持續 7-10 年、可劃分為 4 個階段,通常行業RevPAR在第二階段過渡期提升最快。 總體來看,酒店行業供給滯后于需求變化的現象是酒店行業呈現周期性的根本原因。偶發性危機時間會使行業直接步入衰退期,如 2012 年八項規定、限三公禁令出臺,2020年疫情爆發使得酒店入住率驟減、市場供過于求、行業直接步入衰退期。
2.1.2 加盟占比提升將有效削弱酒店的周期屬性
酒店經營通常分為直營模式和加盟管理模式。酒店經營中直營模式盈利來自于酒店經營,加盟盈利來自加盟費。相較于將加盟模式,直營酒店經營風險更高、不確定性更強。
直營模式下,酒店依托自有或者租賃物業進行連鎖酒店管理,并承擔全部租金、人工、能耗等成本費用。直營為重資產模式,經營彈性較高,RevPAR 是核心變量。當同店RevPAR上升時,由于占成本較高的租金、折舊攤銷、人工相對固定,收入增長對業績的邊際增量貢獻較大。當同店 RevPAR 承壓時,對直營店的業績經營業績壓力也較大。同店 RevPAR 波動對直營酒店業績影響較大,而同店 RevPAR 主要受經濟周期影響,直營酒店業績的周期波動較為明顯。RevPAR 同比增速基本在同一范圍區間內的三大酒店集團,近 5 年單季度新開直營門店相對較小的首旅酒店凈利潤同比變化幅度最小。
在直營模式下酒店租金(如酒店物業不屬于酒店集團、來自于租賃)和RevPAR是影響收益的兩個核心變量,兩者的驅動因素均為商業繁榮程度,周期長度有所差異。酒店租金通常以 8-10 年為一個周期,RevPAR 周期通常為 1-2 個月、跟隨客房價格調整。
直營模式是酒店集團看好未來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酒店管理者承擔社會發展的波動風險,直營模式占比較高的酒店集團,收入波動變化較大。這種風險在長期運營中可能會帶來風險暴露,如經濟危機、疫情等。 以加盟形式為主導是酒店集團擴張的主要途徑。加盟模式相較于直營模式經營性風險更小,在具備品牌及管理輸出能力后可以成為主要業務拓展模式。 加盟模式可以更客觀的體現酒店集團的管理能力。加盟商通常比集團直營店具有更好的風險匹配,如酒店物業為加盟商自有、省去租金成本,或者加盟商對當地酒店市場、商業租賃市場有較強信息優勢,對沖大部分租金波動風險。但加盟商缺乏酒店管理經驗和獲客能力。因此加盟模式在酒店集團具備一定品牌輸出能力后會成為酒店主要業務拓展模式。
2.1.3 我國酒店行業加盟店占比持續提升
美國酒店集團已經步入成熟期,基本以授權加盟形式進行擴張。我國酒店行業尚處于加盟店擴張時期,產品結構變化較大、中端酒店逐漸替代經濟型酒店,未來加盟店開店速度有望繼續保持高位。
目前國內酒店集團直營酒店數占比在 7%-30%,美國酒店集團直營占比顯著低于國內酒店集團。國內酒店集團從直營向加盟模式轉變的過程正在加速,自2014 年前后直營門店停止高速增長進程,主要酒店集團基本以加盟店擴張為主。 國內直營酒店占比逐步下降主要來自兩方面驅動力:1)加盟店房間數保持快速增長;2)部分盈利能力不強的直營門店將會逐步關?;蜣D化為加盟店。
從三大酒店集團和萬豪集團直營/加盟門店結構來看,國內酒店直營門店占比高于萬豪集團。從趨勢方面來看,首旅、錦江、華住直營門店占比持續降低,錦江酒店2023Q2直營門店占比 6.65%,略高于萬豪酒店 6.42%。錦江酒店境內加盟店比例持續提升,截至2023Q2境內加盟店占比 93.35%,遠高于境外加盟店占比 76.52%。
長期來看,加盟店的擴張速度是決定酒店集團內在價值的關鍵因素。加盟業務收入穩定,業績對 RevPAR 的敏感性很低,可以幫助酒店克服周期屬性。而RevPAR 更依賴于行業景氣度、具有周期性且較難預測,因此長期業績依靠 RevPAR 提升空間有限。
2.2 酒店行業具有成長性
我國酒店以管理加盟為主,國外酒店以授權加盟為主。管理加盟由酒店集團派駐管理人員,對酒店品質管理和運營相對較好。國外成熟酒店品牌以授權加盟為主,單體酒店管理人員的任免權歸業主所有,酒店集團提供培訓與持續督導服務,這種模式相較管理加盟更加輕資產化、凈利率較高。 我們對國內、國外主要酒店集團經營指標進行分析。國外酒店選取萬豪、希爾頓、精選酒店三家擁有中高端、高端、奢華全品牌矩陣的酒店集團。(營收增速為避免酒店集團處在發展周期高營收增速影響全圖坐標軸,我們主要選取 2017 年起經營情況。)營收方面,國內、國外酒店集團營收增速處在基本相同波動周期和區間,國內酒店相對增速波動較大、國外酒店集團觸底恢復能力較強。2022Q4 起,國內三大酒店營收增速表現快速上揚趨勢,國外酒店集團自 2021Q3 達到近三年高點后增速持續收窄。主要系國內、國外疫情管控政策調整時間不同,疊加國內出行需求擠壓較多、目前仍處在商務出行和休閑旅游高速恢復階段。
凈利率方面,萬豪集團作為上市最早的酒店集團,通過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專攻高端市場、輕管理資產模式,長期以來保持穩定凈利率。國際酒店在行業經歷較大波動后凈利率恢復能力較強;國內酒店集團同樣表現凈利率波動較大特征。 與國外成熟酒店集團相比,國內酒店集團投資回報率整體偏低,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國外酒店集團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在 15%-20%左右,遠高于國內水平。國外酒店集團長期平均每年可以貢獻 5%-8%的分紅回報,國內基本為 0。
將凈利率進行進一步拆分可以看到加盟占比、所處發展階段、規模對酒店集團凈利率帶來的影響。國內酒店集團目前仍處于擴張期、加盟店占比仍在提升。EBIT/EBITDA指標方面國外酒店普遍高于國內,主要系國內酒店集團直營門店占比較大,經營直營門店需要支出較多折舊攤銷等費用。EBITDA/總營收反映酒店集團的規模效應和所處階段,營收規模越大、管理費用占比越少,EBITDA 利潤率越高。因此加盟店占比越大,EBITDA 利潤率越高。
我們通過華住集團、錦江酒店的費用率來分析加盟店的規模效應。華住集團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隨加盟店數量占比提升不斷下降,分別從 2007 年的7.5%、53.8%下降至2022年4.57%、9.01%,加盟店占比提升至 2022 年接近 92%,加盟店占比提升的規模效應明顯。錦江酒店在三大酒店集團中加盟店占比最高,截至 2023 上半年加盟店占比達94.7%,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從 2013 年 51.88%、21.64%減少至 2023 上半年7.55%、19.91%,規模效應顯著。
加盟管理模式下,酒店管理公司授權加盟商使用自身酒店品牌,并為其提供開業選址、裝修、人員培訓、中央渠道訂房等服務,根據約定比例收取固定的品牌管理費用和中央渠道訂房費用。輕資產模式下,酒店管理公司無需承擔酒店運營成本。因此,加盟比例越高,酒店管理公司凈利率越高。加盟擴張是酒店集團逆周期成長的核心。加盟門店占比提升有效帶動凈利率水平增長。加盟店擴張有效提升規模效應,相對固定的費用伴隨管理加盟店數量增多提升凈利率水平。未來伴隨加盟店持續增加,酒店集團核心投資價值將從自身經歷能力和對上游地產、家居等供貨商的議價能力逐漸轉變為對加盟商的品牌輸出能力。 從 ROE、加盟占比、規模等多方面來看,國內酒店集團仍處于成長階段,未來投資回報率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隨著酒店集團輕資產擴張加速,直營酒店運營收入占比將持續下降,行業 OCC 和 ADR 周期性波動對業績的影響將逐步削弱。 從經濟周期角度來看,每一輪經濟周期對酒店的影響從提振OCC 開始,然后傳導至ADR,進而影響酒店利潤。
3. 酒店行業發展趨勢
3.1 連鎖化進程持續加深
美國酒店業發展周期經歷萌芽發展、野蠻式擴張、存量整合到目前成熟期。國內酒店行業經歷初期萌芽到高速擴張時期,疫情前存量酒店達到峰值,逐漸步入存量整合階段。這一階段大型酒店以并購形式實現資源快速整合,如:錦江收購 7 天/維也納,首旅收購如家,華住收購橘子水晶。存量整合會加快連鎖化推進過程,單體酒店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隨著供給端減少,單體酒店出清,酒店行業集中度會逐步抬升,連鎖酒店逐步凸顯優勢。頭部集團在酒店連鎖化中的市場主導優勢愈加凸顯。2022年中國酒店集團規模為例,錦江酒店房間數突破 110 萬間,有 13 家酒店集團房間數突破 10 萬間。其中Top10 酒店集團累計門店數 4.32 萬家,累計客房數 374.24 萬間,較上年增長 8.27%;前10 大酒店集團在連鎖酒店市場中占有率達 69.46%,大型酒店集團在市場發展中的主要力量進一步增強。其中錦江酒店占比最大達 22.11%。
國內酒店連鎖化率高于歐洲,逐漸向美國靠攏。我國酒店整體連鎖化率從2018年19%增長至 2022 年近 39%,較發達國家 60%以上連鎖化率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受經濟和地理原因影響,國內酒店商務需求偏多,歐洲酒店以旅游需求為主,需求結構的差異驅動中國酒店連鎖化率超越歐洲。中、美兩國地理均表現幅員遼闊具有相似性,酒店需求結構較為相近,商務需求占比不會產生較大波動。未來國內酒店連鎖化率會在長期逐漸向美國趨同。
連鎖酒店本身具備一定品牌屬性和溢價空間。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基于住宿安全和一定條件的舒服度保障,選擇連鎖酒店可靠性較高;同時連鎖酒店提供的標準化服務會帶來一定客戶忠誠度提高消費粘性。2022 年底中國酒店連鎖化率達 38.79%,2019-2022 年CAGR達50%。
從酒店集團產品結構方面來看,上一輪酒店結構調整是2013 年陸續開始的經濟型酒店向中高端酒店升級,2015 年伴隨需求變化、住宿差旅標準提升、消費升級等跟進,國內酒店行業進入產品升級浪潮。2020 年后受疫情影響,酒店行業發展進程有所放緩,但主要酒店集團新開店速度不減、持續內部產品結構升級。參考一般酒店經營租賃期限為8-10 年,我們預計下一輪酒店產品升級周期大約在 2024-2025 年逐漸進入切換階段。
3.2 中高端化成為酒店擴張主要趨勢
目前我國酒店行業豪華、中高端、經濟型酒店占比約為8%、27%、65%,國內酒店市場由低端經濟型酒店占主導。歐美等發達國家成熟的酒店市場通常呈現兩邊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豪華、中高端、經濟型的比例約為 20%、50%、30%。未來我國酒店行業結構布局將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酒店行業結構靠近,呈現中高端酒店為主體的特征。從目前國內酒店市場結構來看,中端酒店的發展仍有發展空間,結合三大酒店集團布局傾斜,未來國內中高端酒店有望迎來中長期快速發展階段。
2023 年 9 月國內酒店市場新增酒店數量方面,中高端、輕中端酒店簽約數量居前。2023年 9 月新開業 185 家酒店,類型橫跨全品類。酒店類型占比上,中高端酒店最多,50家;其次是中端酒店,38 家;經濟型酒店以 32 家的數量排名第三;然后是輕中端酒店29家、國際高端酒店 16 家、國內高端酒店 11 家、精品民宿 7 家以及奢華酒店2 家。
近年來我國頭部酒店集團不斷提升中高端酒店占比,2022 年錦江、首旅、華住中高端酒店占比分別提升至 55.57%、25.89%、38.2%。錦江收購維也納、鉑濤和麗笙切入中高端和高端市場;首旅自創璞隱、和頤,與凱悅集團合資成立逸扉品牌,布局中高端市場;華住自創禧玥品牌,外購美居、城際、花間堂、美爵、施柏閣等中高端及高端品牌。
3.2.1 首旅酒店:中高端酒店占比 5 年提升10pct
截至目前,首旅旗下 20 多個品牌,40 多個產品,覆蓋“高端”、“中高端”、“經濟型”、“休閑度假”、“社交娛樂”全系列的酒店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在商務出行及旅游休閑中對良好住宿環境的需求。
在擴張方式上,首旅如家堅持以特許加盟店為主,以具備“投資小、賦能高、回報快”等特征的輕管理模式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方式,實現酒店規模擴張。首旅如家計劃2023年持續夯實布局 300 多個城市,計劃新開酒店 1,500-1,600 家。
在品牌數量方面,首旅擁有 6 個經濟型品牌和 19 個中高端品牌。2023H1,首旅經濟型酒店占比為 31.32%,中高端為 25.9%,中高端酒店房間量占比提升至37.41%,公司中高端產品占酒店收入達到 57.01%。在 2018 年同期,首旅酒店中高端酒店數量占比僅為15.1%,客房數占比為 18.7%。僅從自身的縱向對比來看,首旅的中高端轉型頗有成效。
從不同酒店類型三大經營指標方面來看,中高酒店具有較強經營韌性。疫情后期中高端酒店 OCC 相較于經濟型酒店和輕管理酒店修復能力較強,需求端有所恢復立刻表現在中高端酒店 OCC 提升。RevPAR 同比增速方面,中高端酒店基本保持最高同比增速,在2022Q4和2023Q1RevPAR 率先突破 150 元和 200 元大關。
3.2.2 錦江酒店:十余年中高端酒店市場布局,位居全球酒店集團top2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和居民收入提升,中高端酒店需求也日益旺盛。部分資金充裕的酒店集團將并購目標定為中高端酒店。同時,我國中高端酒店領域被國外品牌如萬豪等所把持,國內企業主要通過并購和改造原有酒店品牌擴充自己的產品線。錦江酒店自 2010 年收購美國 IHR 集團,主要通過收購中美兩國規模龐大的中高端酒店集團進軍海外中高端酒店。這種快速內外延伸并購的模式使錦江酒店超越首旅和華住,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酒店集團。
錦江酒店集團最初通過錦江之星切入經濟型酒店市場。伴隨國民消費水平提升,市場對中端及中高端酒店需求增加,錦江通過品牌的并購迅速擴充自身產品線,在戰略方面堅定布局中高端酒店。通過十余年中高端酒店布局,2022 年錦江國際集團以1.24 萬家酒店、12.67萬件客房位于全球前十酒店集團榜單第二。
與 2019 年同期相比,2023H1 錦江酒店旗下中國境內酒店整體RevPAR恢復至2019年同期 166.81%。其中中端酒店 RevPAR 恢復至 2019 年同期的 144.93%;經濟型酒店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 181.47%。 疫情前(2018 年-2019 年)錦江酒店在中國大陸境內開業的加盟酒店年增量在1100家左右,疫情三年平均每年加盟酒店增量維持在 1000 家以上,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性和發展力。
3.2.3 華住集團:中檔酒店 RevPAR 表現最優
《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大陸地區一共擁有住宿設施總數為36.1萬家,較 2021 年減少了 8.6 萬家,其中酒店住宿業較 2021 年減少了2.7 萬家,其他住宿業較2021年減少了 5.9 萬家,疫情對酒店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賽道的出清為高品質經濟型酒店發展提供了機會。
截至 2023H1 年累計不同酒店級別數據來看,中檔和經濟型級別酒店平均房價大幅超越2019 年同期水平,漲幅遠拋開其他級別酒店,從而拉升了中檔酒店整體的業績回升,每間可售房收入指數在所有級別中表現最優。 華住持續聚焦于由經濟型和中檔酒店組成的有限服務領域以滿足廣大國民的住宿需求。截至 2023H1,公司 pipeline 酒店數量為 2808 家,其中 38%為經濟型國民酒店,48%為中檔酒店,中檔酒店占比同比提升 5pct。 目前華住集團在中高檔酒店市場,基本形成了包含桔子水晶、城際、美侖美奐、漫心、歡閣、美侖、美居和諾富特等品牌在內的多元化品牌矩陣,全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旅居需求。在營的中高檔酒店數量達到 562 家,同比增長 18%;pipeline 中高檔酒店數量為317家,同比增長 29%。
公司經營能力直接體現在 RevPAR 指標修復。公司長期 RevPAR 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1)通過不斷的產品升級和服務提升來獲取更高的溢價;2)通過持續在中高端品牌的發力,優化完善酒店結構,提升中高端酒店的市場份額。2023H1 公司中檔酒店RevPAR為309元(+75.57%),OCC81.7%、于 2023Q1 反超經濟型酒店。
(本文章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博菲克公司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文章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有問題,請加微信:410402528,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
文章來源:【未來智庫】